不要等待了,现在获得帮助

400-1133-966

怎样做好抑郁症亲人的监护人?看看北京华佑中医心理科专家怎么说

戒瘾常识 时间:2021-01-26 作者:大佑

做事要由着病人

⒈、意志减退体力减退:得抑郁症的病人有意志减退的状况出现,就是他精力和体力严重下降,许多事情想做做不动,知道抑郁症这一特点,就不应勉强抑郁症病人去做事,遇事跟病人商量,病人能做得动的才做,做不动就歇着,病人起得来就起,起不来就躺着。一些病人家属不懂得抑郁症的这一特性,把病人当正常人的精力和体力来考量,强行让抑郁症做事。例如,抑郁症病人早晨起不来,不肯上班,母亲不理解,大骂病人懒,强行把病人拖起来,催病人上班,病人起床后也只能坐在家里发呆。又如,家里人见病人总是坐在家里,劝病人出去走走,病人不想去,家人就硬拉着病人出去逛,主观上是为病人好,“我拖他出去逛逛,心情总会好一些,不要整天闷在家里。”你的结论是建立在病人精力和体力都正常的前提之上的,但实际上病人的精力和体力严重不足,你拉病人出去逛,病人就是活受罪。相反,如果病人有劲出去逛,我们是鼓励的,体育运动可以使1/3的病人抑郁改善。

⒉、情感低落不想见人:抑郁症病人由于情感低落,对周围事情失去兴趣,所以不想出门;由于失去兴趣和自卑,所以不想与人交流,不想见同学,不想见老师,所以不愿意去上学。如病人家属硬逼他上学,逼急了,真能跳楼。

服药不要由着病人

⒈、认识歪曲:抑郁症尽管只是情感性疾病,但会歪曲病人的认知能力,经常见到的情况是:抑郁症病人发作时说,我的病好不了,从而不肯服药;抑郁缓解时则说,我的病不会再发了,又不肯服药。所以服药问题应当由家属做工作,督促病人服下每顿药,偶尔忘一顿可以理解,但要保证大部分时间都是规则服药的。

⒉、保管好药:许多病人的居住地离精神病院很远,所以一次开药能开2-3个月的药,这样的抗抑郁药量一次服下去,难保没有危险。抑郁症有一半病人终生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,20%的抑郁症终因自杀而死亡,故这么多药开回来,应由家人保管,不宜交给病情不稳定的病人,即使病人今天病情稳定,也不能保证他明天无自杀企图,尽管有的抑郁自杀是计划缜密的,但也有的抑郁是冲动性的,说干就干,如果那一会儿手边有药,就有多少吃多少;手边没药,也就过去了。

情绪上不要惹病人

⒈、不要太吵:不要过度关心病人,病人精力减退,不愿多说话,如果父母由于过度关心,事无巨细,都要问病人的感受,这会让病人很烦,让病人感受到“我是个残废”,加重病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。

⒉、小心照顾:家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尽量照顾病人,病人要你帮着打电话去单位或学校去请假,照办;需要外出跑腿,照办;病人白天睡懒觉,随他;病人白天不肯拉开窗帘,随他;家里一有声音病人就嫌吵,那就看无声电视,走路蹑手蹑脚,说话用耳语;病人嫌大灯光刺眼,就开小灯。

⒊、心急不露:父母对孩子的抑郁症会着急,尤其是对反复治疗效果不好的,就更着急,但父母作为正常成人,应当有担当,有承受力,心里再急,也不要放在脸上和嘴上,而是表面都随着病人,回头把这些看不惯的行为和顾虑向医生汇报,让医生来解决。

病人需要一个包容的家庭环境,家人对病人表现的困惑或紧张,反而会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。病人多渴望家人不要用特殊的眼光在看自己。父母对病人的病情急,是正常情感反应,但应急在心里,不要暴露在脸上。曹操打了败仗,却哈哈大笑,就是做给部下看的,说明军队的主心骨没有倒,如果曹操自己也显出丧魂落魄,则相当于部队的大旗倒了,跟着他的人就失去信心,很容易离他而去。也许父母会说,我又不是曹操,我的子女也不是军队,我们是自家人,有什么情感还要藏着掖着?这多累?不是子女有病吗?不是你希望帮帮他吗?如果你的情感反应对他不利,你是否要藏着掖着?如果你想说的话明知会让他反感,你说的话该不该藏着掖着。

⒋、不激病人:病人抑郁发作,家人一旦接受这一诊断,开始着急,会处处迁就病人,但时间长了,经过几次反复,有的家属就被搞疲劳了,弄的家属自己也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,病人经常念叨着没意思、想死,家属一怒就蹦出来不经头脑的话:“你想死就死吧,死了我们也省心了。” “你想跳长江,长江也没盖盖子”。你要知道,你的话,真能促进病人下定自杀的决心。

5、宠着病人:抑郁病人很容易出现无用感,此时希望找到可依靠的力量,如果找不到可靠的力量,则变得无望,而无望就离自杀不远了,平时家属的观点支持和经济支持,使病人在抑郁发作后有一种归宿感,有一个倾述对象,这对病人的自杀至少是一个缓冲。如果家属平时处处顶住病人的愿望,我要换手机,“不买”,我要买手提电脑,“不可”,我要与同学去旅游,“不行”,我不想上补习课了,“不可以”,高考完了,我想写一点网络文章,“打工去”,在大学宿舍里关系紧张,我想搬出来住,“没钱”,我上学上不下去了,想退学,“那你回来干什么?”,则病人对家人不抱任何指望,有困难不说,有问题自己扛,有时突然自杀,家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6、不要过于约束病人:对放荡不羁的人应当约束,对情感敏感的人应当宽容,如果约束,就更增加了病人的神经质。例如女病人胖,母亲盯着病人,时时提醒“肚子不要挺”“要收腹”,“坐时两腿不要分开”。搞得病人很紧张,总担心自己的坐姿不好,腿没有并拢,并对家人反感,所以,母亲这样的关心得到的回报只有两个字:“讨厌”。

上大学陪读问题

如果在高考填写志愿前就患抑郁症的,填写志愿务必就近;路远的发病后不能及时照顾到,后患很多。

(一)需不需要陪读

从理论上讲,抑郁症的缓解是完全的,缓解后自知力也是完整的,所以独立在外地上大学,自己服药是完全办得到的,但这只是理想状态,有的病人抑郁恢复良好,母亲天天发短信,提醒病人服药,病人几年没有发抑郁,这种例子是有的。但也有部分抑郁症病人,不能独立在外地上大学,需要陪读。

⒈、抑郁未完全缓解的:病人残留自我评价过低,对通过考试感到恐惧,想到读书就害怕,但又不得不就读的,需要家人陪读。

⒉、抑郁频繁波动的:目前虽说抑郁稳定,但根据病人既往病史,不到2个月就要波动一次的,需要家人陪读。

⒊、服药不自觉的:病人每次抑郁发作就认为治不好了,不肯服药;抑郁好了又认为不会再发了,又不肯服药,每次服药要人催。尽管医生说明抑郁症是反复发作性疾病,需要维持服药,但病人仍经常不以为然,需要家人陪读,督促服药。

符合上述指证之一的,就要陪读,不要犹豫,犹豫的原因有:

(1)经济损失:子女上大学,一般父母还没有到退休年龄,所以父母之一去外地陪读,工资有损失,出租屋的房租是一大开销,在外地陪读,父母自己生活也不习惯。可是,如果不陪读,你孩子抑郁发作时没有监护人,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扔进水里,又不给救生圈,任其自生自灭。一旦孩子自杀成功,那这些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习惯与人命比起来,哪个更重?那你说,既然让抑郁症孩子单独在外地读书,就等于是把他扔到水里,那我不读这个书就是了,让他回来总可以吧,那你又要权衡了,是孩子读书有个大学学历重要,还是你陪读的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习惯重要?

(2)孩子名声:父母会说,学校里还不知道我孩子有病,让他出来住,不等于是告诉学校他有病么?其实现在就是没病的,在集体宿舍里住不惯的,搬出来住的不计其数。

(二)出租屋

陪读必然在校外租房,不要求大,但要求离校近(5分钟自行车程),以便病人中午能回来,出租房不在一楼的要求有防盗网,以免病人抑郁发作时,冲动性跳楼自杀。

(三)陪读者

陪读者一般是父母之一,如果父母都陪读,则经济上难以承受,通常是母亲陪读,父亲挣钱,用以经济支持。母亲如为工人,50岁就能退休,可以全职照顾。

陪读者一是不能迁就病人的服药,要让病人按时按量服药,这是原则;二是时刻提醒自己是来侍候子女的,不再兼有教育角色,所以一定要把孩子当病人,而不是当正常人来应对,只要他高兴,学业顺利,就可以了。你看不惯的生活习惯别管,你看不惯他买的东西别管。他对你发火,你要考虑的是:我哪里惹他了,下次再也别惹他了,不要跟他讲道理,越讲越纠缠不清,越讲他越嫌烦。陪读者要为病人交好水费、电费、上网费、电视宽带费,买好日用品,做一个全职保姆,你把这些都做到了,你又发现,我孩子不像你讲的那样蛮横啊,蛮讲道理的啊,挺好侍候的,那是因为你没惹他。陪读者不要放松对病人的陪伴,不要到外面打工,不要过多地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,记住,你来就是帮助孩子度过这四年的异地生活,如果因为打工或社会活动而疏忽了孩子,孩子在出租屋自杀,你会不会后悔?

用药由着医生

用什么药,应当由医生定,医生让你吃什么药,你就吃什么药。可以不相信医生,如果不相信A医生,当然不能吃他开的药,但应立即换B医生看,就怕是你既相信医生,又相信自己的判断,当医生的判断与你的判断发生冲突时,理智上知道应当听医生的,但内心深层还是信自己的,自己主张哪些药该听医生,哪些药不该听医生的。尽管从法理上讲,听医生的比听自己的胜算要高,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回事。这种家长通常自己有焦虑,恐恐然唯恐医生有错,一旦他怀疑,宁可停掉他怀疑的药物。

有的擅自停药是有道理的,例如出现某种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,在没来得及看医生以前,将所怀疑的药物停掉,然后尽早看医生,由医生裁夺。

抑郁缓解期注意事项

⒈、不要加压:抑郁是反复发作性疾病,这次缓解,不知道下次何时再发,应激因素无疑增加发作的机会。所以父母对病人不要在学习上加压,不要在事业上加压,不要在病人不愿参与的家务上加压(如参加丧事、买装潢材料,督促装修)。但是,事情不能走向反面,比如,病人要学习,父母阻止,病人考研,父母阻止,病人对装潢兴致勃勃,父母不让他参加。我们指的是不要违背病人的意志,强行加压,病人愿意,当然不应阻挡。病人学习,为自己寻找目标,有什么不好?病人考研,增加就业竞争力,提高自信,有什么不好?关键是病人愿意。

⒉、鼓励运动:抑郁发作时,锻炼可以使1/3的病人抑郁改善,不过,抑郁发作时,病人精力不足,不愿锻炼,这时不宜违背病人意志,强拉病人锻炼。但抑郁缓解后,应当鼓励(不是强迫)做体力劳动和锻炼,这种出汗的锻炼增加脑中的儿茶酚胺,而儿茶酚胺是抗抑郁的,我认为,体力劳动比锻炼还要好,因为不仅增加儿茶酚胺,还有得到劳动成果的快感,如拖地、檫窗后的清洁感。

父母的应激

有人顾虑,这样照顾病人会不会导致父母产生心理问题?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。

首先,子女患抑郁症,追溯父母,部分就有抑郁发作史,另一部分有心境恶劣或情感低落型人格。这些父母即使子女没患抑郁症,他们也倾向患抑郁症。

第二,子女患抑郁症,对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应激,即使没有抑郁症的,可能在应激的冲击下,也会引起抑郁症,我们临床上见过,因为女儿患抑郁,母亲急的也患抑郁。

第三,子女患病,不论父母愿意与否,都要挑起监护人的担子,但不是对子女关心越多,病人就收益越多,按照前述照顾病人的方法,对病人有节制的情感表达,才使病人收益扩大化。

如果做不到恰到好处,则宁愿情感迟钝一些,也不要情感过度敏感。因为情感过度敏感,不论是爱还是恨,病人感受到的都是 “讨厌”。父母压抑自己的情感,固然使自己更为“不快”,但如果父母懂得,自己的“不快”,可以减少病人的“不快”,自己就能承受这种“不快”。

有的父母说,我懂你讲的话,也承认你讲的有道理,但我就是做不到恰到好处,那就与你的配偶比一比,看你们两个人的态度,病人更能接受哪一个,让病人更能接受的那位多照顾病人。

父母应激的应对方法

积极性自语可以帮助抑郁症父母增加自控力,自我开脱。

1、增加自控力:抑郁症病人的父母在外地陪子女上大学时,遇到子女不听话时,可自语排遣郁闷,增加自控力。例如,“我来陪读,是为了照顾他服药和生活的,我的角色是护士,不是父母,一定不能与他关系搞僵,一定不能,一定不能。”大声或默默重复这些话。

2、自我开脱:病人不要对自己不能掌控的事件负责。例如,当因抑郁症子女的行为导致负面后果时,引起父母的自我价值感下减退,自信心下降,父母可在内心里说:“子女现在是成人,他对他的行为负责,这不是我能控制的。”

积极性自语要模式化、频繁化使用才有效,甚至在未体验到主观痛苦时,也要使用积极性自语。